温湿度记录仪发展与应用:食品储运
由于食品储运过程时间并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但食品保存中的相对平衡湿度又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相对平衡湿度直接影响菌落的生长。例如:在平衡相对湿度为95%RH至91%RH范围内,易于滋生的菌落为沙门氏菌、波林特菌、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而食物保存周期也与温度、平衡相对湿度有关,平衡相对湿度值为81%RH的蛋糕,其保质期为27℃时14天、21℃时24天,如果平衡相对湿度提高到85%RH,这些指标将降低为27℃ 时8天、21℃ 时12天。吸湿物质的平衡相对湿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平衡相对湿度定义为物质与空气中水不进行交换情况下,由周围空气获取的湿度值。这个定义很清楚,为了成功地储存和保持这些产品,环境气候的控制及包装必须仔细指明。同时,很多食品的保存在过于干燥情况下,其口感都会有些变坏。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实时记录温湿度变化,保证食品安全进入消费者口中。 当长途运输或者海运冷冻冷藏食品时,如何在接收时证明货物一直处于规定的温湿度条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解决争议的做法就是在发货的时候放入货舱中一个记录仪,并启动它,温湿度记录仪有一个精密的内部时钟,忠实地记录时间间隔的温湿度数据,在取出时可以容易地利用电脑察看图形文件及报警值,判断是否超过容许值,什么时候及持续时间都能轻松获得,承运方是否有责任也会立即知晓。
电子温湿度记录仪的选择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适应性的问题,即需要考虑实际的应用环境和要求,如量程、输出和显示、安装方式、采样方式、气体种类、材料和结构、控制监测要求、环境危险性等。 第二点就是性价的问题,这一点不仅需要考虑仪器的坚固耐用性,还需要综合考虑价格和性能来选择。在耐用性方面,主要是需要考虑电子温湿度记录仪的传感器和外壳要考虑到能否经受冷凝、干燥、极限温度、灰尘、化学或其它污染等。而价格和性能的考虑多是集中在价格、寿命、维护、校验成本方面,电子温湿度记录仪的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的,有些仪器产品价格虽然低,但是产品不过关,使用之后,很快就坏了,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成本,因此需要综合去考虑,价格要合适,质量要可靠,维护工作量不能太大,校验方面需要考虑方法和是否容易操作要考虑,因为即使您并不需要高精度的结果,而对于在现场和原地校验方便的仪器会节省工作量。
温湿度记录仪需要具备哪些功能 什么记录仪更好
哪一种温湿度记录仪更好?评判记录仪质量优劣的时候不只是从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评判,还必须从它的功能上来有效评判记录仪的好坏。到底哪一种记录仪更好一些呢?记录仪需要具备什么功能呢?
当然,记录仪首先应该具备的功能就是测量功能。如果温湿度记录仪连测量的功能都不具备,就谈不上后续记录功能了。记录仪内都有专门的温湿度传感器,它和外部传感器共同合作可以将测量结果以数值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记录仪的数值记录便可了解温湿度。因此,传感器也是记录仪的重要部件。
其次,温湿度记录仪必须具备记录存储的功能。如果记录仪只是可以测量而无法将其记录下来,使用者也无法得到真实的温湿度信息。如果没有办法将数据存储在设备上面,后期就无法查询以往温湿度变化。当记录仪具有记录和存储的功能时,使用者不管什么时候想要查询温湿度变化都能查到。
第三,温湿度记录仪必须具备传输数据的功能。这些数据除了直接保存在记录仪里面外还应该能够传送到其他设备上。比如利用USB或者无线接口等工具将记录仪数值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上面。
后,传感器还必须具备编程的功能。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对记录仪进行后期操作,比如设定记录仪采样速率,设置数据传送的间隔和传送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