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这是一份符合字数要求的天津医院温度监测方案:
# 天津医院温度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为保障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营造安全的诊疗环境,及时发现潜在发热风险,定本温度监测方案。
2. 监测范围
* 所有入口: 医院楼、急诊楼、住院部、行政楼等所有主要出入口。
* 重点区域: 大厅、急诊分诊台、各楼层护士站、住院部电梯厅、医技等候区、窗口、食堂入口等人员密集或关键区域。
* 特殊区域: 发热、性疾病科等区域入口实施更严格监测。
3. 监测方式
* 非接触式红外体温筛查设备: 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如大厅、急诊入口)安装固定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或智能测温门禁系统,实现快速、无感、批量筛查。
* 手持式额温/耳温: 在次要出入口、各楼层护士站、重点区域(如住院部入口、电梯厅)由安保人员、预检分诊护士或工作人员使用手持设备进行体温测量。
* 人工询问与登记: 对于设备筛查异常或无法使用设备的情况(如携带物品遮挡),由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复测(使用额温/耳温)并询问流行病学史、症状,必要时登记信息。
4. 执行主体
* 主要出入口: 安保人员、预检分诊护士。
* 各楼层/重点区域: 护士站护士、楼层管理员、工作人员。
* 发热/科: 专职医护人员。
5. 操作流程
1. 设备筛查: 人员通过固定测温设备时,系统自动显示体温。工作人员监控屏幕,发现体温异常(≥37.3℃)者立即拦截。
2. 人工复测: 对设备报警或筛查异常者,引导至旁边通风区域,使用手持额温/耳温复测(间隔5分钟),取两次测量平均值。
3. 询问与处理:
* 复测体温正常(<37.3℃)且无相关症状/流行病学史者,正常通行。
* 复测体温≥37.3℃者:
* 立即为其佩戴口罩。
* 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
* 引导至发热,避免其进入普通诊疗区,并告知发热路线。
* 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姓名、联系方式、体温、去向)。
4. 数据记录: 每日汇总各监测点发现的发热人数及处理情况,由预检分诊处或院感科统一记录存档,便于追溯。
6. 设备维护与校准
* 每日使用前对额温/耳温进行校准(使用标准黑体或参照已知正常体温者)。
* 定期对固定式红外测温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性。
* 保持设备清洁,避免灰尘、温差影响。
7. 人员防护与培训
* 执行监测的工作人员需规范佩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接触异常者后及时手消毒。
*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范、设备使用、沟通技巧、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及防护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8. 异常情况报告
发现聚集性发热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院感科及医务科,启动应急预案。
本方案旨在构建全院体温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有效降低院内风险,保障安全。